
赵万成,男,汉族,2001年8月28日出生,中共党员。太阳成集团tyc151cc化学化工学院化学工程专业化硕2303班学生。
荣誉奖项
2023-2024学年:获得一等学业奖学金,社会工作先进个人。以第一作者身份在期刊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(IF:15.7,中科院、JCR一区)发表《Self‐supported film catalyst integrated with multifunctional carbon nanotubes and Ni-Ni(OH)2 heterostructure for promoted hydrogen evolution》,该论文作为优秀论文被期刊推荐至Elsevier、微信公众号宣传。以第一发明人和第二发明人(导师为第一发明人)身份共申请两项发明专利(《一种自催化还原制备镍硫基电解析氢材料的方法》、《一种钴基电解析氧薄膜材料的制备方法》),目前均处于实审阶段。
个人成长历程
在他研究生生涯的征途中,坚定的理想犹如一座璀璨的灯塔,照亮他前行的道路,激励他不断超越自我。每一次挑战更是如同磨刀石,激发他内在的潜能。从初入校园时的迷茫,到最终荣获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的时刻,这段历程不仅见证了他个人的成长与蜕变,更铸就了他坚韧不拔、勇于探索的精神品格。这段宝贵的经历,不仅让他收获了知识的甘美果实,更为他的人生旅途镌刻下了难以磨灭的深刻印记。
信念之光,照亮前行之路
从小,他就对科学研究充满了浓厚的兴趣。这份兴趣,如同一颗种子,在他心中生根发芽,逐渐长成了坚定的理想。在本科阶段他是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学生,在研究生阶段,他的研究方向转变为电化学,他立志要为这一领域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。面对学术研究的艰辛与挑战,他从未动摇过这份信念,每当遇到困难时,他都会回想起自己最初的梦想,那份对科学的热爱与追求,如同明灯一般,照亮了他前行的道路,在过去的一年里他始终将学习放在第一位,取得了综合测评成绩班级第一的好成绩,这为他日后的科研之路奠定了坚实的文化基础。
坚持不懈,铸就坚韧灵魂的火焰
刚踏入研究生阶段,他面临的是全新的学术领域和更为复杂的研究课题,记得在准备第一篇电化学学术论文时,他曾无数次陷入迷茫和困惑,面对浩瀚的文献资料和深奥的理论模型,他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。然而,正是这份压力,激发了他内心深处的奋斗精神,他夜以继日地查阅文献、进行实验、撰写论文,不断在失败中寻找突破口。最终,他的论文成功在期刊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(IF:15.7,中科院、JCR一区)发表并且作为优秀论文被期刊推荐至Elsevier、微信公众号宣传;其他研究成果也申请两项发明专利。与此同时他还积极参加电化学学术会议并向“2024全国电子电镀及表界面处理技术学术交流会”投稿论文《基于铜镍逆置换的PCB化学镀镍的无钯活化瞬时启镀方法》。不仅如此,为了解电化学方向的科研动向、提升自身论文撰写能力,他还担任《电镀与涂饰》期刊通讯员一职。他不仅获得了导师的认可,更为他后续的学术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
勇于探索,敢于尝试
在学术研究中,他始终保持着对未知领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。目前关于电催化的研究以告一段落,在导师的指导下,他选择利用一种全新的方式电解铜箔,旨在解决该领域内的关键技术难题。面对这一难题,他勇于尝试新的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,不断在实验中验证和改进,经过数月的努力,终于取得了突破性进展。这次经历不仅锻炼了他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,更让他深刻体会到创新精神对于推动科学进步的重要性。
回馈社会,传递爱与温暖
在追求学术成就的同时,他始终不忘回馈社会的责任。他积极参与学校的志愿服务活动,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社区居民提供科技咨询和科普教育服务。此外,他还参与了多项公益项目,为贫困地区的孩子捐赠学习用品和图书资料,帮助他们拓宽视野、增长知识。这些经历让他深刻认识到,作为新时代的研究生,不仅要追求个人的学术成就,更要承担起社会责任,用自己的知识和能力为社会做出贡献。
感悟与寄语
他深感坚定的理想信念对于个人成长的重要性。坚定的理想信念不仅让他在学术研究中取得了显著的成绩,更让他在人生的道路上更加坚定和自信。最终,他的努力得到了认可,荣获研究生国家奖学金。这份荣誉不仅是对他过去努力的肯定,更是对他未来继续前行的激励。
在此,他想说: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,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梦想。在追求梦想的过程中,不要害怕困难和挑战,因为正是这些经历,让我们变得更加坚强和成熟。同时,也要保持一颗感恩的心,用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回馈社会,传递爱与温暖。愿我们都能在人生的旅途中,不断超越自我、追求卓越,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。